职工之家

三尺灶台就是我的主场

发布时间:2022-06-01    字号【 】    点击次数:     【关闭】

采访马党红的那天,依旧是鄂尔多斯独有的春天,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当我推开后厨餐厅门走进呼和乌素煤矿职工餐厅后厨时,映入眼帘的是忙碌的后厨班组——有人在择菜、有人的洗菜、有人在切菜、有人在蒸馒头蒸米饭、有人在调汁……一切紧张而又有序。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颠勺、卖力炒菜的马党红。

马党红,男,44岁,是呼和乌素煤矿职工餐厅的一名普通厨师,因为做饭好吃,人们又亲切地称呼他为“马大厨”。

“不好意思,因为马上就要开餐了,我们现在忙的是四脚朝天,等大家伙儿做完饭、煤矿职工们吃完饭,咱们再聊天可以吗?”马党红一边颠着勺,一边扭过头来大声地和我说着。在我用右手比了个ok的手势后,马党红被火光映照的红红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随后又说道:“你去外边大堂的餐椅上坐着等一等,正好一会儿尝尝我们做的饭,给个意见。”在我再次用手比了ok的手势后,马党红这才扭过头继续炒菜。

大约20分钟后,马党红和其他后厨班组的成员们开始将今天中午的菜品陆续搬到打饭保温池中,又将干净整洁的餐具从高温消毒柜中拿出来放到打饭柜旁,之后站在了打饭窗口,等待吃饭的职工们的到来。

,职工餐厅大堂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大家都开始自觉排队打饭。“马大厨,今天又有啥好吃的?”“哟,不错呀!马大厨今天炖好吃的羊肉了!”“来几块羊肉,再来个过油肉土豆片,来两颗馒头,好了好了,谢谢马大厨!”……虽说马党红和打饭的人们中间隔着一层墙和一层玻璃,但这并没有使他们产生遥远的距离感,每个打饭的人们反而和马党红热络地聊着。

大约25分钟后,打饭窗口前门可雀罗,马党红和其他后厨班组成员们才端着各自的饭坐到餐椅上,开始吃起来,大家愉快地聊着天,各自讲述着今天工作中遇到的好玩的事情,氛围轻松,享受着中午这一小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怎么样?今天的饭菜还合口味么?有啥想法都可以告诉我,我正好可以改进改进。”当我和马党红面对面坐下开始聊天时,马党红乐呵呵地问着我。

“与其说我选择了厨师这个行业,不如说是厨师这个行业收留和接纳了我。当时虽然年少,但也知道要有一门傍身的手艺才能生活,身边有人学习电焊,有人学习汽修,有人学习护理……但这些我都不喜欢,后来我认真地想了一下,因为我很喜欢吃,也很喜欢在家鼓捣餐具,索性就直接去学做饭吧!一不做,二不休,我第二天就和父母说了我的决定,很开心的是父母是非常支持我的,之后又通过熟人介绍立马联系学习了做饭的地方,然后背起行囊来到了西安,开始了我三年的做饭学习生涯。其实我一直很感谢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让我获得了成长,包容了我这个没有文化背景的人,还给了我糊口的技术和堂堂正正做人的尊严。”在问及为何会当一名厨师时,马党红回忆说着。

“时间匆匆,一转眼,来到咱们呼和乌素煤矿已经13年了,有时想想,其实我的工作也很枯燥,日复一日地就是做饭,但是每天看到饭盘里的饭菜都被吃得精光,我就很有成就感。我见到很多矿工兄弟,他们都会对我说,你昨天炒的什么菜真好吃,有的还来抄菜谱,这说明了大家对我的认可,所以再做饭时,会再次精神饱满,再怎么说大家还是叫我‘马大厨’的呀。”在被问到做了这么多年的厨师有什么感受时,马党红这样说。

“小餐桌,大民生。职工的一日三餐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大家每天能不能吃得好,吃得放心,这是与大家的幸福感息息相关的。为了让大家吃得开心放心,我们后厨班组和咱们呼和乌素煤矿餐厅管理人员一起协商制定了丰富多样、健康营养的菜单,咱们的菜单一共一百多道菜,可以做到餐厅一个月的菜单都不会重复。当然也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菜品节后及种类,合理使用猪肉、鱼及各类蔬菜,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全面。不太好意思地讲,我们制定出来的菜单啊,上边的菜,我都会做。”在谈及大家对呼和乌素煤矿职工餐厅的饭菜一致好评时,马党红笑呵呵地说着。

在被问到以后的工作目标时,马党红坚定地说到:“职工餐厅是煤矿职工兄弟们的加油站,坚守三尺灶台,搞好服务,做出好吃的饭,是我的责任。未来呢,我也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做出可口的饭菜,强壮身体,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喜欢。当然,做饭是我一生的事业,我依旧会用心经营。”

在马党红的世界里,美食占据了他至少一半的人生空间,食物不再仅仅只有充饥的物质意义,他赋予了它更多温暖和幸福的含义。

(李娜)